Facebook新產品
本周三的Facebook開發者大會上,扎克伯格簡要地宣布了網站的技術變革。Facebook將提供給用戶更友好的個人主頁(稱為Timeline),同時允許第三方網站在Facebook上搭建社交應用。變化的背后是扎克伯格的宏偉愿景,如果他的想法成為現實,我們的數字生活將徹底被改變:用戶的在線行為都將被分享,所讀、所看、所聽、所購買的一切,而所有這些在Facebook上就能輕易獲取。
原因不是因為新的改版缺乏隱私保護,也不是Facebook在收集用戶信息方面十分明顯的商業意圖。扎克伯格強調這些自動分享的應用須得到用戶許可,這已經做到位了。
如果用戶真正喜歡這個網站,Facebook用免費服務賺錢也無可厚非。
真正的問題更為本源:Facebook正在扼殺品味。
以音樂服務提供商Spotify的最新Facebook應用為例,它可以將用戶正在聽的歌自動分享給好友。在個人主頁的右側可以找到被稱為“Ticker”新模塊,好友的實時信息被不斷顯示出來,如果你喜歡對方正在聽的,點擊鏈接就可與好友共享同一首歌。
扎克伯格將上述的行為稱為平滑(frictionless)分享,這意味著沒有特意的消息去告知用戶他的好友在做什么。只要用戶在Facebook上注冊Spotify應用,信息就被自動分享。其他應用也是如此,無論視頻(Nefflix或Hulu),還是資訊(Daily ),甚至是游戲(Words With Friends),產生的信息將通知給每一位好友。
這將是一場噩夢。
三年前,扎克伯格指出互聯網上一個令人吃驚的數據——用戶在線分享的數量會較前年翻番。這意味著,如果用戶去年分享了一百條新聞,今年將會分享兩百條,接下來是四百條。這就是所謂的扎克伯格定律。顯而易見,Facebook將這條定律作為其發展的基礎。人們在Facebook上分享的越多,就越離不開它,越重視它。目前為止這一做法很有效:最近扎克伯格提到,每天有500萬人登錄Facebook。
然而扎克伯格自己似乎也沒法對人們分享行為背后的動機作出解釋。為什么要分享新聞、視頻或是照片?因為想要朋友們看到。為什么要讓朋友們看到?因為他們會為此高興。這是最簡單的解釋。
分享的基礎是選擇。大家每天都會經歷無數的事情,但只能把少部分告知給朋友,因為絕大多數其他的根本不值一提。
可如今扎克伯格打算提高各位分享的意愿。在本次大會上,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創造出一個輕量級的機制,使用戶分享一些為不足為道小事,這個就是Ticker,一個更新無聊事情的地方。
分享讓互聯網更好,扎克伯格的觀點沒錯。因為分享我們獲得了無數好處,讓大家更方便地分享也是好事一樁。如果喜歡一篇文章,最好分享給朋友;如果不喜歡一篇文章,也可以讓朋友知道自己的抱怨。分享在于自主的選擇,體現了一個人的品味與個性。可如果你只是在看一篇文章的事,而此事就被傳播、被分享,很可能個人的聲音只會泯于眾多噪音之中。那么為大家耳根清靜考慮,還是甭分享了。
(責任編輯:張老師)<< 上一篇:Google+開放首日訪問量創記錄 | >> 下一篇:蘋果反擊三星 防守Android |
-
無相關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