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面廣告設計
平面設計色彩學:對比色配色技巧
編輯:
時間:2017-02-22 19:48:03
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論何時何地,都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色彩。人們在接觸這些色彩的時候,常常都會以為色彩是獨立的:天空是藍色的、植物是綠色的、而花朵是紅色的。但色彩就像是音符一樣,唯有一個個的音符才能共同譜出美妙的樂章。色彩亦是,實際上沒有一個色彩是獨立存在的、也沒有哪一種顏色本身是好看的顏色或是不好看的顏色。相反地,只有當色彩成為一組顏色組成中的其中一個的時候,我們才會說這個顏色在這裡是協調或是不協調,適合或不適合。
我們之前介紹過色彩是由三種「色相」、「明度」以及「彩度」三種屬性所組成,而我們知道其中的「色相」是人在最早認識色彩的時候所理解到的屬性,也就是所謂色彩的名稱,例如紅色、黃色、藍色……等等,以下為由最常見的 12 色相環:
在色相環的組成中,相隔 180 度的色彩我們稱之為互補色:紅與綠互補,黃與紫互補而藍色與橙色互補。
由于互補色有強烈的分離性,所以使用互補色的配色設計,可以有效加強整體配色的對比度、拉開距離感,而且能表現出特殊的視覺對比與平衡效果,使用得好能讓作品令人感覺活潑、充滿生命力的感受。
當然如果將色彩的條件稍微放寬一點,比如說 180 度互補色的臨近色系也搭入配色考慮的話,可以形成的色彩配色就更寬廣、更豐富了。
互補色,比例決定了一切!
由于互補色彩之間的對比相當強烈,因此想要適當地運用互補色,必須特別慎重考慮色彩彼此間的比例問題。因此當使用互補色配色時,必須利用大面積的一種顏色與另一個面積較小的互補色來達到平衡。如果兩種色彩所佔的比例相同,那麼對比會顯得過于強烈。比如說紅與綠如果再畫面上佔有同樣面積的時候,就容易讓人頭暈目眩。可以選擇其中之一的顏色為大面積,構成主調色,而另一顏色為小面積作為對比色。經驗上會以 3:7 甚至 2:8 的比例分配原則。
日本設計師 まりっぺ 曾經針對色彩的配色提出比例原則 75%、25%與 5% 的配色比例方式 ,其中的底色為大面積使用的底色,而主色與強調色則是可以利用互補色的特性,來講主色以及強調色皆襯托出來。
而如果使用三色配色的方式不敷使用,まりっぺ 也認為必須從現有的色彩分配中做切割的動作,以避免影響整體配色比例。
多種色彩組合后,由于色相、明度、純度等不同差別,所產生的總體效果稱為綜合對比。這種多屬性、多差別對比的效果,顯然要比單項對比豐富、復雜得多。事實上,色彩單項對比的情況 很難成立,它們不過是色彩對比中一個側面,因此,在創作和設計實踐中都較少應用。設計師在進行多種色彩綜合對比時要強調、突出色調的傾向,或以色相為主,或以明度為主,或以純度為主,使某一主面處于主要地位,強調對比的某一側面。從色相角度可分為淺、、深等色調傾向。從明度角度可分淺、 中、灰等色調傾向。從感情角度可分冷、暖、華麗、古樸、高雅、輕快等色調傾向。
色調傾向的種類及處理 綜上所述,色調傾向大致可歸納成鮮色調、灰色調、淺色調、深色調、中色調等。 1.鮮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、距離后,尤其是中差(90度)以上的對比時,必須與無彩色的黑、白、灰及金、銀等光澤色相配,在高純度、強對比的各色相之間起到間隔、緩沖、調節的作用,以達到既鮮艷又直轄市、既變化又統一的積極效果。感覺生動、華麗、興奮、自由、積極、健康等。
2.灰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、距離后,于各色相之中調入不同程度、不等數量的灰色,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向低純度方向發展,為了加強這種灰色調傾向,最好與無彩色特別是灰色組配作用。感覺高雅、大方、沉著、古樸、柔弱等。
3、深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、距離時,首先考慮多選用些低明度色相,如藍、紫、藍綠、藍紫、紅紫等,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黑色或深白色,同時為了加強這種深色傾向,最好與無彩色中的黑色組配使用感覺老練、充實、古雅、樸實、強硬、穩重、男性化等。
4、淺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、距離時,首無考慮多選用些高明度色相,如黃、桔、桔黃、黃綠等,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白色或淺灰色,同時為了加強這種粉色調傾向,最好與無彩色中的白色組配使用。
5、中色調 是一種使用最普遍、數量最眾多的配色傾向,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、距離后,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數量黑、白、灰色,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呈現不太淺也不太深,不太鮮也不太灰的中間狀態。感覺隨和、樸實、大方、穩定等。
在優化或變化整體色調時,最主要的是先確立基調色的面積統治優勢。一幅多色組合的作品,大面積、多數量使用鮮色,熱必成為鮮調,大面積、多數量使用灰色,勢必成為灰調,其他色調依此類推。這種優勢在整體的變化中能使色調產生明顯的統一感,但是,如果只有基調色而沒有感到單調、乏味。如果設置了小面積對比強烈的點綴色、強調色、醒目色,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質的作用,會使整個色彩氣氛豐富。活躍起來。但是整體與對比是矛盾的統一體,如果對比、變化過多或面積過大,易破壞整體,失去統一效果而顯得雜亂無章。反之,若面積太小則易被四周包圍的色彩同化、融合而失去預期的作用。
色彩的面積與位置對比 形態作為視覺色彩的載體,總有其一定的面積,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說,面積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。藝術設計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雖然色彩選擇比較適合,但由于面積、位置控制不當而導致失誤的情況 。 1.色彩對比與面積的關系1.色調組合,只有相同面積的色彩才能比較出實際的差別,互相之間產生抗衡,對比效果相對強烈。
2.對比雙方的屬性不變,一方增大面積,取得面積優勢,而另一方縮小面積,將會削弱色彩的對比。
3.色彩屬性不變,隨著面積的增大,對視覺的刺激力量加強,反之則削弱。因此,色彩的大面積對比可造成眩目效果。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,一般建筑外墻、室內墻壁等都選用高明度、低純度的色彩,以減低對比的強度,造成明快、舒適的效果。
4.大面積色穩定性較高,在對比中,對它色的錯視影響大;相反,受它色的錯視影響小。
5.相同性質與面積的色彩,與形的聚、散狀態關系很大的是其穩定性,形狀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響小,注目程度高,反之則相反。如戶外廣告及宣傳畫等,一般色彩都較集中,以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。
2.色彩對比與位置的關系1.對比雙方的色彩距離越近,對比效果越雖,反之則越弱。
2.雙方互相呈接觸、切入狀態時,對比效果更強。
3.一色包圍另一色時,對比的效果最強。
4.在作品中,一般是將重點色彩設置在視覺中心部位,最易引人注目。如井字形構圖的4個交叉點。
色彩的肌理對比 色彩與物體的材料性質、形象表面紋理關系很為密切,影響色彩感覺的是其表層觸覺質感及視覺 感受。1.對比雙方的色彩,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,則對比效果更具情趣性。
2.同類色或同種色相配,可選用異質的肌理材料變化來彌補單調感。如將同樣的紅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龍沙窗及粗厚的沙發織物上,它們所組成的裝飾效果,既成系列配套,又具材質變化色彩魅力。
3.繪畫及色彩表現中,應用各種色料及繪具可產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,如水彩、水粉、油畫、丙稀等各色顏料及蠟筆、麥當勞、鋼筆、毛筆等各類畫筆。
4.同樣的顏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創造出許多美妙的肌理效果,以強化色彩的趣味性、情調性美感。如拓、皴、化、防、拔、撒、涂、撒、涂、染、勾、噴、扎、淌、刷、括、點等上色手法。
色彩的連續對比(1)發生在同一時間、同一視域之內色彩對比稱為色彩的同時對比。這種情況 下,色彩的比較、襯托、排斥與影響作用是相互依存的。如在黃色紙張上涂一小塊灰色,這種感覺越強,出現所謂的補色錯視。再如在黑紙上涂一灰色小方塊,白紙上涂一同樣面積及深淺的灰色小方塊,同時對比的視覺感受是黑紙上的灰色更顯明亮,形成所謂的明度錯視。
(2)色彩對比發生在不同的時間、不同視域、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時間連續性,自然數為色彩的連續對比。
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時,第二色會發生錯視。第一色看的時候越長,影響越大。第二色的錯視傾向于前得的補色。這種現象是視覺殘像及視覺生理、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。如醫院中手術室環境及開刀醫、護人員工作服都選用藍綠色,顯然是為了中和血液 紅色,巧妙地利用色彩的連續對比,使醫生注視了藍綠色后,不但可減少、恢復視覺的疲勞,同時更易看清細小的血管、神經等,從而有利于保證手術進行的準確性和安全性。
世界上有無限多種色彩、色彩的配色方法亦有無限多種。這邊所使用的只是眾多配色技巧的其中一種,有興趣的朋友不彷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設計作品的色彩配色,說不定能發現更多不同的色彩配色方法。